文献综述的撰写与评价

发布者:评估中心发布时间:2022-05-04浏览次数:39

文献综述的撰写与评价

刘传先申虹 督导与生活  2022年04月30日


 

摘要:文献综述是学位论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文献综述训练不仅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本科生科研学术能力打下基础,也是培养本科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学术能力、写作能力等。无论是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水平以及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还是本科毕业直接就业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上海市教委2021年4月19日印发的《上海市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的通知中,抽检内容含有研究综述。近年来,部分师生对本科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撰写重视不够,放松要求,致使文献综述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文章希望通过探讨文献综述概念、作用,通过文献综述结构、撰写、评价的全过程操作方法阐释及有效解读,旨在提高师生对文献综述的全面认识和撰写能力,提高师生(读者)全面地了解文献综述的写作模式以及其特征、适用问题、设计步骤等一系列问题。以期为高校师生在论文研究综述撰写过程中分享、借鉴。关键词:文献综述;学术能力培养;综述结构;综述撰写;综述评价

引言

     2020年12月24日教育部印发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2021年4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对《上海市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的通知”,附件为:上海市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评议要素(试行)。启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简称本科毕业论文)抽检试点工作。目前,综述写作是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的薄弱环节。为全面落实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试点实施通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有必要加强高校师生对文献综述概念的认识,加强对文献综述撰写与评价的全过程理解。纵观己有文献,对于本科生文献综述整体认知现状的研究等相对较少。因此,本文旨在加强论文指导教师、本科生对文献综述的整体认知。即对文献综述的地位、作用,文献综述的目的、写作原则、标准和规范以及文献综述评价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和阐释解读。

1 文献综述的概念

1.1文献综述的定义

文献综述也称研究综述,文献综合评述简称文献综述,综述,英文名为review,指在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或研究领域)的相关必要的( 通常为重要、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全面选择搜集、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认识分析,以求得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不同的学科与专题中)在给定时期内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新的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全面的叙述和评论,为自身确定新的研究问题和研究路径的书面论证过程。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深入了解和评价,是引出新的研究问题和方向的重要前提,也是判断研究是否有意义的重要依据。文献综述一般要对研究现状进行客观的叙述,以便预测发展、研究的趋势或寻求新的研究突破点。

    文献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就是指作者必须对选择收集的大量素材进行整理、概括,概括时要客观,要善于归纳,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述”就是评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观点、结论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对文献进行叙述和评论,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人、系统的论述。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科技论文。“综”强调文献综述的“量”的方面;“述”强调文献综述的“质”的方面。

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最重要的是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并进行合理有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新研究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

文献综述是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资料全面、研究深入的综述不仅可以帮助本科生确立学位论文的选题,还可以为论文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文献综述水平的高低制约着毕业论文写作的水平。可以说,没有高质量的文献综述难以有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1.2文献综述的特点

①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②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③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④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⑤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

1.3学位论文文献综述的作用和意义

文献综述,作为本科生学位论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学位论文写作中举足较重。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同样也与本科生对文献综述作用和功能的认识紧密相关。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1.3.1为学位论文确定题目

概括出与本论题相关成果,架起这些成果与自己研究问题之间的桥梁。对于题目的确定,可以先选一个大方向,再围绕该方向查找文献资料,通过阅读、摘录、分析筛选、综合归类逐渐把题目范围缩小且具体。文献综述最重要的作用是高度浓缩了几十篇的相关文献。将杂乱无序的同类文献整理好并进行归纳使其条理化和系统化,概括出已有研究成果中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找到自己论题的切入口。任何研究课题的确立,都要充分考虑到现有的研究基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的趋势以及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的可能性。通过对选择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全面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预测后续研究成功的可能性。“问题、不足和发展趋势”体现在“述”上,本科生通过撰写综述,对不同研究视角、方法,不同研究设计,特别是不同观点进行分析、比较、批判与反思,可以深入了解各种研究的思路、优点和不足,在掌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寻找论文选题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使自己的研究真正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好的文献综述,不仅可以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完成科研工作的前期劳动节省时间,而且还非常有助于科研人员借鉴他人成果、把握主攻方向以及确定学位论文题目。

1.3.2为学位论文的研究寻求方法和依据

文献综述是跟踪和吸收国内外学术思想和研究的最新成就,了解科学研究前沿动向并获得新情报信息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我们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手段和研究方法。从已有的研究中得到的启发,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论文深入研究的新方法、新线索,使相关的概念、理论具体化,而且可以为科学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丰富的、有说服力的事实和数据资料,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础上。

1.3.3避免重复劳动

提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研究者应把人类历史上尚未提出的或尚未解决的问题作为科研的选题。从事这种研究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科学研究。有专家估计,我国有40%的科研项目在研究前其实在国内外已经有了相关成果。重复研究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将导致科研本身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状态。因此,本科生在确定学位论文选题之前一定要做好文献综述研究,提高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文献综述,本科生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

1.3.4文献综述是本科生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学位论文的重要章节,文献综述的作用在于介绍研究的现状,阐明选题设计的依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选题的创新之处。这样,既能反映选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性,又可以使评审专家充分了解论文研究的价值,判断本科生掌握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保证论文的评审获得好的成绩。

文献综述所做的工作是学术研究不可逾越的一环,是学术著述立论的基础和依据。①综述为本科生提供研究课题的历史现状、当前争论的焦点及发展趋势的情报资料,能够帮助本科生全面了解本领域的情况,从而选定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课题。②综述能帮助本科生有效地进行知识更新。综述能让本科生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对某种专题的内容、意义、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个较完整、系统、明确的认识。③综述,尤其是重磅级的综述(该领域的大师级人物所写)文后所附的参考书目、文赋,是一种独特的“情报检索系统”。利用参考书目采用回溯检索和循环检索的方法,可获得成百上千篇文献资料。④写作综述不仅是本科生积累科研资料的重要方法,也是了解有关专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培养、锻炼组织材料,正确表达思想的有效途径。

文献综述的写作以发现问题为主导,非泛泛而谈的读书报告。合格的综述既是学术研究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又可以避免学术研究的重复和“走弯路”。文献综述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术论文的综合水平,也是最能体现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批判性思维、总结归纳能力与行文逻辑能力的部分。

文献综述是一种重要的论文形式,既有高度概括又要综合能力。本科生毕业前必须撰写一篇毕业(学位)论文,在撰写毕业(学位)论文过程中,要撰写文献综述。部分高校在大学四年级开设文献综述写作及论文写作课,在任课老师指导下,每个学生写一篇综述,为以后论文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在进行学术论文的写作时,撰写文献综述是必不可少的。文献综述可以帮助本科生确认已有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从而避免我们进行徒劳无功的重复研究。另外,文献综述还可以帮助本科生规避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更好的研究方案。

1.4文献综述的基本目的

文献综述主要有两个基本目的:①让读者熟悉现有某一研究主题领域中,相关研究的进展、困境。发现前人在某一研究领域中的成就,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发现问题,可以是方法上的问题,可以是工具上的问题,可以是材料上的问题,也可以是论证过程里面的问题。如果工具出了问题,可以改进工具;方法出了问题,可以换方法;材料出了问题就是硬伤。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可以成为论文研究的创新点的来源和重要基础。本科生可以从经验事实、概念逻辑和检验方法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文献批评。批判性的工作开始的越早,文献综述的写作过程就会越容易进行。通过批判文献找到既有研究的不足,目的是引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因此这些批评必须与本科生所研究的问题直接相关。

本科生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不仅与本科生研究能力有关,同样也与本科生对文献综述作用和功能的认识紧密相关。好的文献综述是一篇论文成功的一半。

1.5文献综述分类(类型)

1.5.1根据涉及内容范围不同,文献综述可以分为综合性综述、专题性综述

①综合性综述一般是较为宏观的,涉及的范围为整个学科领域、一个专业或某一大的研究方向为研究对象;立意高,范围广,面宽,故也不易深入,一般是资深专家撰写的。通常单独成篇发表在期刊上。读者比较好读好懂。这对本科生读者欲对专业有所了解而言很有参考价值。

②专业性综述一般是较为微观的,就某个相当小的研究方向或某一个论题作为对象,谈的问题更为具体与深入。本科生毕业论文中主要为专题性综述。本科生(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就是对某一论题的专业性综述。

文献综述主要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一分支学科或者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可以反映出有关研究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这对初入道者、欲对全局有所了解的读者而言很有参考价值。后半部分的评“述”与分析则是一篇“综述”质量高下的分界线,这需要融入作者自己理论水平、专业基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问题进行合情合理的剖析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

1.5.2根据文献综述内容不同分类

    文献综述的种类:①背景式综述。背景式文献综述介绍某一研究问题的意义、背景情况,将该研究问题置于一个大的相关的研究背景下,让读者了解到该研究在整个相关的研究领域中所占的比重和位置。②历史性综述。历史性综述是一种介绍性的综述,主要用于追溯某一思想或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来龙去脉。③理论式综述。理论式综述是对解释同一现象的不同理论进行综述,分别介绍不同理论,比较各理论的优势和劣势,并评价他们对该现象的解释力。④方法性综述。方法性综述是研究者对研究成果的方法部分进行综述,评价相关研究中研究方法使用是否正确、得当,指出不同的研究设计、不同的样本、不同的测量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等。⑤整合式综述。整合式综述是研究者整合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论文和研究报告,为读者展现出该研究问题的研究现状。

1.5.3根据文献综述存在形式分类

从形式上看,分为期刊发表的单独成篇的独立式文献综述、内嵌式文献综述(综述是论文的一部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和学位论文正文的引言中的文献综述)等三类。

1)期刊发表的单独成篇的文献综述

具体字数要根据期刊编辑部的要求确定,或根据讨论问题的范围、深度不同自行确定。常见一篇完整的期刊发表的文献综述一般约为3000-6000字左右,大约8-15页,或更多,或根据期刊编辑部的字数要求。文献综述主要以评述为主,不可仅罗列文献。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中文参考15-20篇,英文参考20篇左右,文献要新,50%-80%最好为3年内的文献。资深学者撰写的期刊文献综述性文章,对于现有研究的覆盖程度和理解程度,远远超越本科生的认知范围。仔细研读权威期刊发表的文献综述,是学习文献综述写作的有效方法。

      文献综述过程:问题意识—文献检索—筛选分流—泛读研读—提炼整理—谋篇规范。

2)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

开题报告的结构通常为八个部分。分别为①论文名称②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③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④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⑤论文写作的目标⑥论文的基本内容⑦论文写作的方法⑧论文写作的步骤。其中第三部分是文献综述,它是开题报告的核心部分,因此下面先着重介绍文献综述的要求。文献综述被认为是本科生开展研究的重要能力之一。

文献综述内容为前期选题工作中材料收集的基本情况,即在充分收集、研究与主题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主题的切入点,并附主要参考文献;常见本科一篇完整的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一般为3000-5000字左右。文献综述不得少于3000字,英语专业2000字以上。

3)本科学位论文正文的引言中的文献综述

本科学位论文正文的引言包括三部分内容: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本文的目的与文章结构说明。论文引言一般是小综述,侧重介绍与研究相关的文献,是对以前相关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的综合。通过文献综述说明现有研究状况,研究不足,并清晰简明地介绍所要研究的问题及选择这一选题的原因,若是现阶段的探索性问题,必须指出其未来的实用价值或理论价值;在引言中让读者知晓文章具备选题新、方法新、结果结论新等特点。撰写文献回顾时,可以通过比较和对照的方法,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排列文献。通常情况下,引言可以占到论文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比重。(引言一般约2500-4000字)。引言包含4段:①问题-什么是已知的?②背景(语境化)。③知识差距-什么是不知道的?④研究的定义和目的——研究内容和假设或目标;最好不包括结果或结论。引言中的文献综述,为文献综述的简要版本或核心结论(与文献综述上内容是重复的,但语句上不要重复,内容高度凝炼一两段话:指出以往研究的不足时,千万不要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

 

2 文献综述的结构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及其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

2.1期刊发表的单独成篇的独立式文献综述结构(简略)

一般都包含以下部分:(1)综述题目;(2)作者单位;(3)摘要;(4)关键词;(5)前言;(6)主题;(7)总结;(8)参考文献;

2.2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基本结构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也不同于正式发表类型的文章,其主要目的是为自己以后写毕业论文做准备的,因此文献综述应要反映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文献综述应主要反映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的格式在正文前有标题、作者专业、姓名、指导教师姓名、研究方向、收集的参考文献等内容。正文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前言、主题和总结。

大体是由“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评述—参考文献”几部分组成,且每一部分都有特定的写作要求。

①引言(研究背景)。前言部分不宜太长,主要是交代研究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和综述的范围,引出正文,使读者对要研究问题的轮廓有一个初步了解。

②主体。主体部分是文献综述的核心,研究现状是文献综述的主体,叙述某一时期某一学科领域的现状、水平和成就。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和核心,是信息量最大、价值最高的部分。主题部分一般先提出问题,再围绕问题进行叙述和评价。其写法多样,可因文章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及自己的写作技巧而有所不同,没有固定的格式。不管用哪一种写法,都要体现一个“综”字,即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筛选、归纳及分析比较,进行综合叙述,切忌进行文献罗列和简单介绍;同时也要体现一个“述”字,即阐明有关主题研究的历史背景、现状、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和依据、争论的焦点和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和可靠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引用的资料应确切无误,论据、论证充分有力,说理令人信服。

③结论(评述)。如果说前面的叙述是基础的话,那么此时的评论则是升华和总结。就是本综述的研究意义价值、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总结性文字在文献综述主体的后面, 它应是全篇文献综述论点的浓缩, 并产生结论,以强化该综述的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总结部分应当简明扼要,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本科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不仅要“综”合,而且要评“述”,要综、述结合,有综合有评述;客观地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并指出目前仍存在的问题(这是引出毕业论文的主题所必需的)。因此综述者本人的观点要表明,特别是所述文献研究的不足或研究主题的发展方向一定要交待清楚。

④参考文献。一般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通常放在文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则放在前言与主题的前面,其主要原因在于能够对综述的文献范围一目了然。这一部分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省略。参考文献是撰写文献综述的重要依据,而且为今后毕业论文写作中进行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格式与一般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类似,主要分为引用论文、书籍等文献。参考文献尽量不要采用教科书、网页、手册、报告等内容。应以引用的第一手资料为主,以创新性强的核心期刊文献为主,且一般要引用新文献,这些文献相对来说容易反映选题的研究最新进展和争论焦点。参考文献的数量、研究性文章的多少、原文献发表的时间、文献覆盖的领域范围,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间接地反映文献综述的水平和质量。本科生写作时间短,选好适中题目,引用的相关密切参考文献不易太多,30 篇左右即可,但是英文参考文献约占三分之一(各高校要求不同,请按各自学校要求执行)。

2.3学位论文正文的引言中的文献综述结构

引言中的文献综述,为文献综述的简要版本或核心结论(与文献综述上内容是重复的,但语句上不要重复,内容高度凝炼一两段话指出以往研究的不足时,千万不要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

 

3、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的撰写

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也不同于正式发表类型的文章,其主要目的是为自己以后写毕业论文做准备的,因此文献综述应主要反映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撰写文献综述是对前人发表的论文收集整理、进行综合比较,对论文的研究方法、结果、结论进行引用,并加以分析的过程。

3.1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

一般有两种。①国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文献述评;②总起+分点(国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文献述评。

文献综述的写作则是本科生学位论文写作的开端,是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成功与否,在毕业论文写作中举足轻重。目前关于文献综述写作的文章很多,但结合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文献综述的研究文章较少,针对性不强。本文拟就大学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如何进行文献综述撰写进行探讨。

文献综述过程:问题意识—文献检索—筛选分流—泛读研读—提炼整理—谋篇规范。

3.2论文中文献综述写作原则

①古今中外原则。古今中外原则就是要尽一切可能最大限度地全面占有理论材料,要“搜尽奇峰打草稿”。有一种观点认为,文献综述是对研究现状的述评。对此观点,我个人不敢苟同。本质上讲,“现状”只是“历史”的延续,没有“历史”,何来“现状”?不弄清“历史”,如何能够知道研究问题“从哪里来”?又如何准确判断研究问题“向何处去”?只有同时弄清“历史”和“现状”,才能深切地把握研究对象。没有“历史”,研究是平面的,没有纵深感和立体感;没有“中外”,研究缺乏横向比较,就没有开阔的视野。坚持古今中外原则,方可对所研究对象的理论材料“一网打尽”,为选题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②“文献树”原则。“文献树”原则也就是“学术谱系”原则。意在强调文献的“班辈”“血脉”即次第演进关系。作者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必须系统梳理研究文献的演进历程,具体地说就是必须采用历史方法,按照“由远到近”“由前到后”(时间上)“由大到小”和“由宽到窄”(空间上)的方式写作。强调文献综述的“文献树”写作原则的唯一目的,无非是为了弄清楚研究文献的内在逻辑和演进规律,为自己后继的研究打下不可缺少的坚实理论基础。

③“顶天立地”原则。简而言之,“顶天立地”原则中的“顶天”要求作者从理论继承上逼近国内外学术研究前沿;“立地”则要求作者通过学术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如果文献综述不能接近和逼近国内外学术前沿,作者的研究就难逃平庸或重复研究的命运。自然,“顶天”是继承问题。没有真正的继承就难有真正的创新,不“推陈”就绝难“出新”。

④述评结合原则。文献综述写作必须述评结合。只有“述”没有“评”,文献是一盘散沙,也失去了撰写文献综述的目的性;只有“评”没有“述”研究问题则持之无据,游学无根,难有说服力。需要强调说明的是,“述”要尽可能对研究文献“一网打尽”,所谓“搜尽奇峰”是也。在详尽占有已有研究文献前提下,则要敢于归纳,解析出已有研究文献的“贡献”与“不足”。通过进一步解析“不足”,从“不足”中导出自己的研究课题也就是要研究某一个“不足”甚至研究某一个“不足”的某一个方面。这样,研究问题的逻辑起点和理论起点就清楚了。

⑤单数原则。简单地说,文献综述写作的“单数原则”就是“一篇学位论文,一个文献综述”。理由很简单,一篇学位论文只需要系统而集中地研究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个问题的某一个侧面。由此,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必然是“单数”而不是“复数”。如果是“复数”,则说明学位论文选题不集中。无数写作实践表明,此必然导致文献综述和论文结构的复杂化,不可避免地对论文写作带来无穷无尽的令人烦恼的严重困扰。文献综述写作的“单数原则”是由学位论文研究对象的“单一性”决定的。

⑥服从主题原则。“综述须围绕论文研究创新点来进行。学习前人的成果,为自己的论文服务”。文献综述是对自己所研究问题的已有成果的回顾和梳理,由此,所综述文献必须与自己研究的问题相匹配而不能脱离自己所研究问题的主题。否则,就会破坏研究论文内在逻辑上的一致性,造成不必要的混乱。更进一步讲,文献综述要为自己的研究问题服务,是“六经注我”而非“我注六经”。基此,作者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心中一定要常怀自己所撰写论文的主题和假设,围绕主题和假设来选择文献。

⑦质疑、评价所阅读的内容,要始终记得:并非印成铅字发表出来的文献都是完美无缺的。

⑧整理、组织相关文献的笔记。一篇好的文献综述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如引言、结论、段落之间要环环相扣,要衔接自如。

3.3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 

    这里的研究方法,也是写作方法,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自然很多。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写作方法,不同的学者甚至有自己不同的写作风格。是为撰写文献综述的主体部分服务的,大致有以下6种。

3.3.1循序法。按照年代或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研究,时代脉络清晰,符合文献综述的总体要求,尤其适用于时间跨度较大、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晰的研究领域。

3.3.2分述法。按照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既适用于对同一研究领域下的多个分领域的发展情况分别进行论述,也适用于从该研究领域的理论层面、技术层面和方法层面等分别进行论述。

3.3.3论证法。先提出问题再进行论证,比较适合确定了研究主题的情况,目标明确,可节省时间。

3.3.4对比法。将原始文献中不同的观点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其正确性、客观性、可行性,从而得出结论。

3.3.5归纳法。将各方面的文献资料综合起来,加以分析研究,使资料系统化;把观点集中起来,其结论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3.6倒三角形法。具体地说,所谓文献综述写作的“倒三角形法”,就是撰写文献综述要由宽到窄(空间上)、由远到近(时间上)次第推进,最后聚焦到一个“点”上,找到自己研究问题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自己所要研究问题的出发点。

至于空间幅度和时间长度的具体界限,应由作者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定。一般应该以紧密围绕主题、有利于阐明主题为原则。对于学士学位论文而言,文献综述的空间幅度要尽可能窄些,时间长度要尽可能短些,规模应尽可能小些,文献综述的写作应满足一般要求。

文献综述撰写的“倒三角形法”的科学之处在于能帮助写作者逐步逼近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找到理论起点和逻辑起点。由此,“倒三角形法”也可以称为“逐步逼近法”。其实是“研究领域”到“主要问题”到“热点研究方向”再到“尚未解决的问题”,逐步抽象、提炼出自己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或某一问题的某一个方面。自然,文献综述撰写的“倒三角形法”或“逐步逼近法”完全是等价的。易言之,“倒三角形法”或“逐步逼近法”是“一种观点,两种表述”。

倒三角形法:述>>评

逐步逼近法:研究领域——主要问题——热点方向——自己的选题

  显而易见,文献综述绝不可简单罗列,写成“平行线”(A说、B说、C说、……),也不可写成“平行四边形”(没有着力点,无法导出问题),更不可写成“正三角形”,从一点出发,信马由缰,越写越多,不可收场。

    “倒三角形法”的写作方法是文献综述的最佳写作方法之一上述方法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认为哪一篇综述用哪一种方法更合适,只要运用得当,常常可以互相配合使用。

3.4撰写文献综述的一般步骤

    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初选题-收集文献-阅读和分类—分析评论-趋势问题—确定论题和拟定提纲-撰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的撰写步骤一般可分为文献的搜集,文献的阅读和分类,文献的加工、比较和评述,预测趋势或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

3.4.1文献的搜集

本科学位论文中文献综述问题是较为微观的,就某个相当小的研究方向或某一个论题作为对象,因而相关文献的范围较小,文献的搜集容易对焦。文献的搜集包括检索和初步筛选两个紧密结合的方面。先从中文的查起,中文资料同样的内容重复的很多,通过查阅中文资料可以对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历史背景有个了解,也了解国内从事这个科研方向的“大腕”们的观点。文献检索就是从众多的文献中查找并获取所需文献的过程,一般可以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完成,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光盘、知网或期刊数据库等检索。常用的检索方法有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和综合查找法。对文献粗选时一般可以从文献的题目、摘要、引言、结论和参考文献进行泛读、选择;精选时则要从文献的论点、论据的正确性和论证的严密性方面进行认真阅读、详细体察、做好摘录和分析。文献的真实性可从其内容、密集程度、类型、来源渠道、出版单位、作者的身份以及引用率高低等方面来进行综合判断。文献的先进性是指在观点、方法、材料等方面有某种创造或突破,可从文献发表的时间(选用最近3- 5年内的文献,这样才能体现出该研究方向课题的新观点、新水平。、文献的来源、文献的影响和有关评论加以判断。文献的适用性是指文献对研究适合的程度,主要考虑文献中的观点是否合乎实情,与自己选题的相关程度等,可以通过读摘要、结论或绪言等进行判断选择。

3.4.2文献的阅读和分类

相关论题的文献搜集后,建议先是阅读题目,觉得合适再阅读摘要,阅读摘要时建议重点阅读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第一句往往揭示研究的目的,最后一句往往就是结论。阅读是全面掌握文献观点、内容、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的过程,也是写好综述的基础。详细、系统地记录各篇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便后续研究中使用。可以参考的分类标准有:①按学术观点、学术流派分类;②按问题研究的历史发展阶段分类;③按研究程序或研究方法的运用分类等。

3.4.3文献的加工、比较和评论

撰写文献综述的关键在于对文献观点的加工整理和评论。首先,对文献的观点按照一定的原则,如上文所提到的分类方法,进行整理、陈述,使之系列化、条理化。提炼观点时,要力求做到准确无误,不片面理解。其次,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合理的分析、比较和评论。分析、比较和评论时要保持思维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做到客观公正,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指出不足,不可吹毛求疵。对于不同或矛盾观点的分析和评论,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视角,注意其不同的原因。

3.4.4提出问题、确定论题

文献综述的结尾应在考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该学科领域当前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应用价值、实际意义,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今后的发展趋势或前景,从而提出新的研究设想、研究内容等。这是撰写文献综述的目的所在,也是文献综述的点睛之笔。根据对相关文献的归纳与分析,发现不足,修改、确定论文题目。一般综述的定题情况,对于题目的确定,可以先选一个大方向或先有一个初步的论文题目,再围绕该方向查找文献资料,通过阅读、摘录、分析筛选、综合归类逐渐把题目范围缩小,再调整确定论文题目。

3.4.5拟定撰写提纲

论文题目最终确定后,在写作前应拟写一个写作提纲,以便将主题与材料加以安排和组织,这是写作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样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前后照应。拟提纲时要把各个研究结果放在一起,使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更清楚,不要只提供一段综合性的概要;围绕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关键点来组织文献综述,不要勉强地以年代顺序来组织,这样有可能会打乱综述核心内容的内在关联与统一。

3.4.6文献综述撰写

拟好提纲后,在构思明确、材料齐全的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组织材料、撰写文章。同其它文章一样,对写好的文章草稿要进行多次修改,以期达到完美。准备工作完成后,一般应在短期内写出初稿,以免时间拖得太长可能造成的思路前后脱节、条理紊乱或文笔不畅等。一旦动笔,最好一气呵成,不必在写作过程中过分推敲用词,全文写毕后再逐段认真斟酌、推敲(主要是内容取舍是否合理、事实根据是否充分),每次修改后最好放置2- 3天后(冷冻!)再修改一遍,直至满意为止,必要时也可请指导教师或同学阅读提意见,力求完善。值得注意的四点是:①将初稿、修改稿1等各次文稿最好都保存下来,比如你对“修改稿”做了较大的手术后,可以存为“修改稿2”,这样就不会乱;②对于引文,可以跟着原文走,不要事先就给它们编好号,等定稿时再编号,这样会省很多不必要麻烦;③碰到疑难和矛盾的地方,要通过多方途径来解决,搜索、查书、询问等,有时可能是由于自己查的东西太少,有时的确是有不同观点,这时要仔细诊查他们主要的不同点,尽可能逐一做出解释。对于无关要害的内容,可以点到为止、灵活处理。④对文献综述的细节进行修饰,包括逻辑、关联、表达方式、用词等等。

3.4.7结语的撰写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结语是论文的收尾部分,是整篇论文的总结,要有高度概括性,所以用语应该鲜明、精炼、完整和准确,同时也把握了写结语的几个方向:(1)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及所揭示的原理和规律(理论价值)(2)在实际应用上的意义和作用(实有和价值);(3)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有哪些异同,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和发展;(4)研究的遗留问题及建议和展望。

结论是一篇论文的收束部分,是对研究结果的概括与总结。应当高屋建瓴地对研究过程加归纳、提炼、总结,用精确无误的语言来描述这一研究成果。介绍研究成果的意义以及对论证的结果做出结论,并说明其适用范围,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课题研究进行展望,提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它是本论部分分析论证的必然结果,文字宜干净利落。结论的逻辑要严密,文字要简洁,措词要慎重,观点要鲜明。

结论应是绪论中提出的问题和本论中论证结果的自然答案,是经过本论严密论证、水到渠成得出来的,使绪论、本论、结论三者相互呼应,首尾一贯,成为完美的逻辑构成。其写作需要达到读者在单独看结论时可以看懂。

结论的主要种类。目前结论部分比较通用的形式主要有三种。论证性结论;叙述性结论;说明性结论。论证性结论。其主要用于那些验证正反观点的论文,可能社科类论文使用较多。叙述性结论。对前文中的内容以逻辑的形式重现表述。虽然是总结性的段落,但更多的起一个重新复述的作用。也较多用于社科类论文。说明性结论。总结前文中的主要观点,并总结为不同的主题而分别叙述,为全文的结论升华部分。通常用于各种不同的论文,也是最常见的。在论据不充分时,不要拼凑结论,也可以只写出结果,而不加过多的主观见解。建议结论部分需要非常精炼简洁,一般最好不超过300词。

3.5文献综述撰写注意事项

    ①是搜集文献尽可能“一网打尽”。网络资源虽然丰富且便捷易得,但不可忽视书籍,专业书籍是做毕业论文的文献支撑;②是分析文献尽可能“精耕细作”。对于搜集到的海量信息,要分类型、分层次阅读,每一类文献又要分精读和泛读,做好读书笔记,形成文献列表;③是列举文献尽可能“以点带面”。按照自己的分析逻辑和内在理路,通过类型化把有代表性的观点按逻辑顺序逐层展开,形成一个观点梳理的清单,把论题立体多面的呈现于读者眼前;④是跟踪文献尽可能“拾遗补缺”。文献综述和文献梳理的工作始终是阶段性的,新的文献总在涌现,在阶段性的研究时限内必须要保持所使用文献的新鲜度,这就需要对文献进行跟踪,关注进展和新的动态。⑤阅读参考文献记录的内容按技术方法归类,时间追溯应由近到远;综述时应先陈述研究方法、结果,然后再比较分析,集中地对以前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进行分析和评论;撰写文献综述时,也要重点突出,先综后评,详略得当,逻辑层次清楚合理。指导教师不仅要理论讲解,还要联系实际,应以实例范文讲解,引经据典,让学生有的放矢,可以让本科生短时间内掌握这些写作规范。

    以上通过文献综述过程即选题、文献检索、文献阅读、文献评价、文献综述撰写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对本科生撰写综述有所帮助。

 

4文献综述的评价

4.1文献综述的规范与常见问题

4.1.1文献的全面性与代表性不足

文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指综述中提及的样本文献对研究主题所有相关文献的覆盖程度,可从来源渠道、语种、时间跨度等角度进行判断。检索文献时,合理的检索策略是保障文献全面性的关键因素。部分研究生对检索渠道了解得不够全面、构造的检索式不恰当、检索语种单一、检索时间跨度较小,致使所获样本不够全面,进而难以准确把握领域研究现状和脉络。

    检索文献后,本科生需认真阅读文献原文,其内容和质量是进一步判断文献相关性和代表性的重要指标。

    本科生应注意平衡文献全面性与代表性的关系,不能为了全面性而评述不相关领域的发展史,导致综述漫无边界。

4.1.2文献述评深度不够

文献综述不能简单地堆积文献,需要对文献内容加以提炼,做到“述”“评”结合。在撰写文献综述时,述评深度不够主要体现在:①简单罗列文献,未对引用文献进行系统分类、归纳和提炼,缺乏对以往研究的深度分析以及自身独特性的见解;②文献述评不到位,难以完整勾勒现有研究的轮廓,无法全面梳理领域学术史,不能明确指出自身研究与现有研究的区别与联系。

4.1.3 语言表述不规范或缺乏技巧

规范使用学术语言是评判文献综述质量的重要标准,常见的语言表达问题有:①概念术语表述不清、语言表达口语化。不能正确使用专业术语,文中出现大量病句和错别字会严重影响学位论文的严谨性和学术性。②论述不得要领。论点与论据不一致,论述层次不清晰,主次、详略欠妥;行文缺乏逻辑,缺少必要的连接词、过渡句。

4.1.4 引用不规范

在撰写综述时,本科生应严格遵守引用格式规范和引用行为规范。在引用格式规范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①作者标注不规范。外国学者姓氏和名字顺序混乱、违背大小写与缩写要求,作者较多时不知如何选取。 ②位置标注不规范。 引用标识位置未能按照规则正确标注,不能辨别标注在作者后与句尾的区别。③著录标注不规范。 没有按照通用的参考文献格式著录,字体、字号不统一,脚注编号混乱。在引用行为规范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①遮蔽引用。参考他人文献时,通过改变句式结构、转换表达方式规避对引用文献的标注。绕开原始文献,转引二次文献,甚至冒用其他中文论文中对原始外文文献的描述。②滥引。为增加参考文献数量而随意引用,对文献的相关性和质量把关不严,致使综述成为堆砌应付之作。

4.1.5 学术不端问题

部分本科生由于自身研究水平有限,加之受不良风气影响,在综述中会出现一些有违学术道德的行为,常表现为:①剽窃他人文献内容或观点。采用他人观点却不予注明,故意掠人之美;抄袭他人已正式发表的成果或未正式发表的项目申请书、手稿作为自己的创新点。②对他人文献内容断章取义,歪曲他人观点。 部分本科生出于论证自身观点的目的,对文献内容或观点任意裁剪,罔顾事实。③虚假引用,夸大研究价值。 部分本科生在没有认真调研大量文献的情况下,不加考证地采信未经证实的、虚假的信息,甚至虚构引用,刻意夸大研究的价值。

4.2文献综述评价内容设计

目前尚无专门的学位论文综述质量评价标准或指标体系,少量相关研究虽注意到文献综述质量评价问题,但仍着眼于学位论文的整体评价,所提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笔者拟基于学术授信评价理论建立本科生学位论文综述质量评价体系,并就如何提高综述质量展开讨论,希望可以为提高我国本科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规范本科生的学术引用行为提供一定的参考。

4.2.1文献搜集能力

    文献搜集能力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价:①文献的全面性。全面性主要考查文献的数量、语种、来源、类型、时间跨度以及文献覆盖度等方面。在数量与语种方面,文献综述应包含大量相关文献,中外文文献的数量与比例应与研究主题的实际情况相符。综述可引用图书、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网络文献等各种类型的文献。本科生可综合利用学术数据库、图书馆、搜索引擎等多种工具和渠道,结合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等检索方法搜集相关文献。在时间跨度方面,综述应包含研究领域的早期文献和最新成果,如实反映该主题的学术发展史和研究动态,涵盖该领域核心作者群的主要学术观点和经典文献。②文献的相关性。在检索文献时,要选取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中、英文检索词,所引文献要对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主题、观点结论有明显的支撑作用。③文献的新颖性。综述所选文献应具有新颖性,能覆盖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④文献的代表性。代表性是指引用文献应具有较强的学术性,能代表或反映某一研究主题的学术观点、研究水平、研究进程和发展趋势,本科生可结合文献计量学指标(如被引量、影响因子等) 与方法(社会网络分析、引文分析、同行评议等) 对文献的学术价值进行综合判断。

4.2.2文献组织能力

    文献组织能力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①文献梳理能力。把与选题相关的文献的主要观点等归类整理,条理清晰地揭示文献间的内在联系,梳理方法采取:主题分类法,即按照综述对象所属的细分主题进行梳理,或按照不同学术流派、研究视角或观点进行分类;时序分析法,即按照研究对象发生、发展的顺序梳理文献其中某些方法。②研究现状的概述能力。研究现状是文献综述的主体,把与选题相关的文献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并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作者,对其代表性学术观点进行概要阐述。这部分要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语言简练,详略得当。完整叙述某一时期某一论题的现状、水平和成就。③述评概括能力。高质量的文献综述应做到述评结合,“述”要兼顾深度和广度,“评”应做到客观公正,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提炼文献观点,指出该文献与本论题的关系。还应总结研究主题的历史演变、研究进展与尚待解决的问题,阐述本研究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展示文章的逻辑框架,突出本论题的意义与价值。

4.2.3书面表达能力

    书面表达能力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价:①严谨性。综述中出现的新名词、新术语、新概念应给出必要的解释,尤其应注意外文术语与作者新提术语,解释应客观、准确、严谨;如多次提及可使用缩写,但首次出现时要使用全称并进行相应说明。②学术性。文献综述的语言应言简意赅,尽量采用学术性用语,避免非必要的口语或网络用语。③逻辑性。综述的论证过程应符合逻辑,可按照“论点—论据”的次序展开,避免出现论点与论据不一致、观点前后矛盾的情况。 ④连贯性。撰写综述时应正确使用介词、量词、衔接语、转折词、过渡句,保证上下文连贯、流畅。

4.2.4引用规范程度

    引用规范程度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价:①引用格式规范。 文献综述需要注意参考文献的标注位置、著录格式、字体字号、中英文标点以及作者的署名方式及格式等。对于标注位置,要根据具体情况将参考文献标注于作者后、句中或句尾。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应符合 《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 / T7714-2015)、《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B / T1-2006)等的规定。参考文献列表一般另起一页,所用字号小于正文字号,依据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本科生要按照正确格式引用国外学者的成果,可采用“姓前名后”的引用格式,名字用缩写、姓氏名字首字母均大写。在具体引用中,要根据不同的作者数量采用不同的引用格式:当作者为一人时采用“XXX 认为( 提出了)”;当作者为两人时采用“XXX、XXX 认为(提出了)”;当作者为两人以上时只需列出第一作者名字,其余作者以“ 等” 代替,如“ XXX 等认为( 提出了)”。 ②引用行为规范。引用文献时应遵守引用行为规范。本科生应阅读原文并为文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不宜转引他人文献;应避免滥引、引用注水等现象,不宜为了装点门面而倾向外文文献、权威学者,不宜过度自引;不能刻意规避与自己观点相左的代表性文献。

4.2.5学术道德素养

    学术道德素养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价:①学术不端。毕业生应坚守学术道德,不得有抄袭、剽窃、伪造、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具体包括:不得抄袭剽窃他人观点、结论,据为己有,要如实标注引用;不得编造资料、注释、引用,用以支持文章论点;不得对所引文献断章取义,使其对己有利;不得在参考文献中加入未引用文献;不得将转引文献标为直引文献,包括对译著的引用标注为对原著的引用。②评述失实。 撰写评述时应尊重原文,以其学术价值或社会效益为基本标准,不可断章取义、偷换概念、歪曲事实;不应夸大自身课题的学术价值、经济或社会效益,不应放大已有研究的不足、故意贬低他人的研究成果,评述要客观真实,避免使用带主观感情色彩的词语。

4.3文献综述质量评价表

    将上面归纳的评价内容、可操作的评价指标,赋分后按项目放入建立表格内,得到文献综述质量评价表。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评价一级指标五个文献搜集能力、文献组织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引用规范程度、学术规范素养。二级指标15个文献全面性文献相关性文献新颖性文献代表性文献梳理能力研究现状概述能力;述评概括能力;严谨性学术性逻辑性连贯性引用格式规范、引用行为规范学术不端评述失实。将与二级指标对应的15个三级指标细化为可观察、测量指标。为有利于教学督导专家确定每个指标得分和提供评分依据,将每个指标再细化为四个层级的阶梯观测点,尽量做到教学督导专家评分时能对号入座。文献综述撰写要求指标点是经过选择的,能够反映文献综述要求内涵, 且易于衡量的考查点。

 

5、结语

在毕业论文写作之前,写好文献综述至关重要。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系统完整的文献资料,有综合、有评论、有分析、突出“综合”与“评述”,并能准确地反映文献综述的主题内容,从而为引出毕业论文选题奠定基础。在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经历的步骤:搜集文献、梳理文献、组织撰写、审查格式,在搜集文献过程中都应保证收集高质量文献,重点关注文献的相关性、真实性、先进性、适用性、全面性与代表性;研读文献时,可按照主题分类法、时序分析法等方法梳理文献,保证综述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在组织撰写时,用语要严谨,力争做到上下连贯;内容上要述评结合,体现自己的文献概括与评价能力;在撰写综述时要有学术共同体意识,注意语言表达规范和引用规范,提升自我约束意识,自觉抵制学术失范行为。以上通过文献综述过程即选题、文献检索、文献阅读、文献评价、文献综述撰写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对本科生撰写综述有所帮助。

对于本科生撰写文献综述的深度、广度达到何种程度合适?与研究生、博士生的区别如何?有待明确界定和进一步探讨。虽然本文探讨的问题是针对本科生学位论文研究综述撰写而言的,但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综述撰写也同样有分享、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

刘传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物理学教授,2014.10-2021.07曾任校督导组组长和从事专职教学督导工作,为教学查缺补漏。期间编撰教学督导工作细则12篇5万字,公众号《督导与生活》上撰写“教育督导与教学督导的区别”等教学督导工作相关探索文章50多篇。

申虹:研究生毕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SHWGYDX SHW实验中学一级教师。坚持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参与本公众号编辑、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