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督导员职业素质建设浅析
嘉应学院 杨期和 徐良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必然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进一步调整和改善教育决策和教育执行环节,加强教育监督,以保障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同样,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也将发生变化,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出台之后,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则是这种变化的方向。可以这样说,高校的教务处是教学决策部门,各院、系是教学执行部门,则教学督导机构就是教学监督部门。高校办学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学督导作用的发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目前,在全国高校都开展了教学督导工作,成立了教学督导组,结合各高校的教学工作实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教学督导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如何加强高校督导员素质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监督保障作用,仍是各高校面临的一个难题,要进行不断的摸索和总结。本文从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实践着手探讨督导员素质的基本内涵及加强其素质建设的途径,以求对推动教学督导工作有所裨益。
一、督导员素质的基本内涵
教学督导员这一概念正式提出始于上世纪90年代,教学督导组在我国高校成立时间也只有一、二十年,虽然对关于“教学督导员”的定义,但“教学督导员素质”的概念还没有正确的界定。因此有必要对“教学督导员素质”进行界定,这样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才能对教学督导员提出具体的要求。
什么是素质?《词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①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②事物本来的性质;③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应是第三个定义,那就是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是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力量的总和。关于素质,许多的心理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对它都作过各种各样的解释,目前一般认为至少有五种说法,即要素说、构成说、发展说、能力说、统一说。多数学者倾向于从社会化的视角来理解素质的基本内涵,即如有的学者对素质界说:“人在先天禀性的基础上通过教育训练、环境影响和社会实践活动发展而来的相对稳定的人的主体性品质,是人的智力、身心、意志、审美等方面的系统整合,是人的综合品质。” 也有学者指出:素质是指一个人能正确认识周围环境事物而生存,并挑战其环境事物而自觉贡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它包含着人的身体状态、思想意识和文化技能三个方面的综合体现,不能分割,不能独立。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一般说来,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因此,可以将“教学督导员的素质”释义为能够胜任高校教学督导工作中所必需的比较相对稳定的综合品质,包括身体状况、知识水平、能力大小、品德性格等方面。在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重视教学督导员素质的提高。把教学督导员素质提出来加以分析,无论是学术探讨还是指导教学改革实践都是很有意义的。在当前,提出教学督导员素质问题是有其现实的和学理的缘由的。对督导员的素质、能力、品德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督导员不仅要熟悉本学科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应尽快了解并逐步掌握相近专业和更广博的专业基本知识,要求了解当今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当然,不是要求每一个督导员必须对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学科都有很深的了解,事实上这也很难做到,但尽可能扩大自身的知识面有利于更好的开展督导工作,督导组才可能真正对高校的教育教学起到督导作用。
二、如何加强督导员的素质建设
1. 明确教学督导工作的任务,多方面提高工作能力
高校督导员的任务总的来说就是对学校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保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保证教育行政管理及教育、教学工作遵循客观规律,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具体工作就是通过督导听课等方式对各学科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和授课质量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并负责向被听课教师反馈意见。督导组还负责为学校教学改革出谋划策,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意见,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向学校推荐优秀教师。教学督导制度的实施,使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迈上了新台阶。目前对督导员的工作认识很多人还存在误区,一些人甚至片面地认为督导员的工作就是听课评课看课。其实督导员的工作还应包括:开展专业剖析检查活动;参与系部教研活动;收集反馈教师、学生意见建议;配合学院评建工作,开展学风、教风检查。
因此,作为高校的督导员要完成上述工作、承担上述任务并不是一件轻心的事情,需要在各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也要求高校在选择督导员时,必须考虑待选人员的综合素质,即身体状况、知识水平、能力大小、品德性格等。目前,很多高校的督导员由具有丰富的教学或教学管理经验、师德高尚、关心学院教学事业的离退休教授、副教授来担任,总的来说这无可厚非。但笔者认为这一做法值得商榷,尽管这些督导员知识水平较高、道德素养较优、管理经验丰富,但往往年龄偏大,身体状况欠佳、精力有限,如果全由老同志担任,督导组的任务难以完成,同时繁重的工作压力对老同志本身也是不人道的,因此也应强调老中青相结合。中青年教师不乏德才兼备者,可胜任督导工作,同时年轻人的加入给督导组注入了活力,和老同志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更有利于督导工作的开展。当今社会,改革和发展是潮流,知识和观念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中青年同志更易接受新事物。此外,高校要给督导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组织他们学习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和规章制度,学习现代的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熟悉先进的教育管理方法;让他们走出校门,与同行多交流;在督导员上岗前进行一定的工作培训,提高督导能力。
2. 提倡换位思考的督导态度,接受现代教学督导新观念
高校督导员对教育的督导作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训诫,不是颐指气使。应在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提倡进行换位思考。高校教师素质通常很高,无论是文化水平,还是道德素养,都是整个社会中的佼佼者,他们渴望被社会肯定、被他人尊重,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督导员如果采取空洞的说教,很可能招致反感。特别是青年教师,有较强的自尊心,对他们初上讲台出现的问题要有足够的耐心,尤其是一些非师范类院校或科研院所的毕业生,尽管有高校教师的短期岗前培训,但由于缺少师范院校系统的教师技能训炼,教学过程出现一些失误在所难免,要让他们有改正和提高的过程,对他们进行呆板的说教或者向教学主管部门告状很可能会造成极其有害的影响,尤以后者为甚。而当前许多高校都存在对青年教师的作用和待遇不重视、激励措施往往不得力等问题,更容易使他们对工作失去兴趣,对前途丧失信心,对教育教学改革缺少热情。目前诸多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和激励又存在着过分重视量化指标,但教育教学成果很难量化,这类成果往往还要通过学生的配合来体现,势必加大获得成果的难度,而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评优评先可能更关注科研成果,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存在轻教学重科研的形象。如何正确处理好督导员与教师的关系,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督导活动是督导人员与教师的双边活动,这种活动必须是双方密切配合、统一协调,才能产生预期的良好效果。教师既是督导对象,又是教学的主角,他们经过专业培养,具有某门学科坚实的理论知识,又处在教学第一线,有自己对教学的见解。因此,督导人员深入课堂听课,应本着向教师学习的态度,怀着去发现好的教学典型和总结成功经验的愿望,了解教学改革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听取师生对教学工作的要求、呼声和意见,诚心地去发现、总结和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
督导员首先要接受现代教学督导新观念。在形式方面,传统的教学督导重视人员个人的权威和作用,而现代教学督导注重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强调集体的作用。要使督导工作落到实处,仅靠督导员或督导组是不够的,必须要与整个教师群体相结合,督导的理念和方法也应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方法方面,传统的教学督导是灌输式的,往往采用强制或行政命令的手段去执行,使教师们觉得是不得已而为之,热情不够,敷衍了事,而现代的教学督导是启发的采用民主的方法,教师们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思想,然后督导员和教师们一起讨论,集思广益,有利于消除部分教师对督导员的误解,使他们真正认识到督导员不是刻意挑刺的,而是来诚心助人的,从而有利于督导员树立“形象”,拉近与教师的距离。主动与教师一起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要摒弃去监督、去检查的心态,在评教中以同行的、平等的身份出现,尊重教师,平等待人,与人为善,以谈心的方式、商讨的方法,以共同研究切磋的精神,做到启发点化、引导激励改革教学,使教师心悦诚服地接受意见。必要时督导员可进行上课演示,把自身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青教师,也利于从任课教师的角度发现问题,更好地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在指导方面,传统的教学督导重视技术方面,而现代教学督导既重视技术指导,也重视理论原则的指引。
3. 正确处理和把握督与导的关系,明确教学督导工作的内容
督是指检查、监督,导是指导。督的任务主要是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导的任务主要是解决问题,引向正确。两者是并列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督导工作中既要检查、监督,又要指导,不能只监督不指导,也不能只指导不监督,检查、监督是为了指导,要在监督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去指导解决问题。应该是督中有导,导中有督,督导结合,既督又导,以督促导,以导为主。首先从检查、督导入手,督是手段,着力于正面的指导或引导,促使教师端正教学态度,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水平;促使学生刻苦学习,自主学习,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促使教学管理部门加强责任心,规范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教学工作不断发展。当然,指导是在检查、监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要注重落实预防为主的措施,敏于预见发现偏向,勇于揭露问题,善于典型引路,勤于调查研究。要有正确导向的工作机制,如及时反馈信息,参与工作决策,加强宣传教育,注重学习研究。为此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改进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增强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意识,强化为教学服务的职能。
教学督导的基本内容,是教育全过程的各个主要方面,可概括为督教、督学和督管。督教就是对高校教学工作进行督促、评价、引导、导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校的定位、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价。学校的定位是否科学、教学思想是否先进、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准确、人才培养方案是否能够达到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等问题,只有在教学实施中才能发现问题,进行调整。督教的职责首要的是针对这些教学工作中带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调研,及时向学校领导和教学决策机构提供信息、进行评价、提出建议;其次是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包括备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教师评学、考试等教学环节进行监督、指导,以达到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督促教学各环节的管理、保证教学各项制度落实的目的。督学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督促、评价、引导、导向,包括学生的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实训、自学、学生评教、课外活动等。督学的任务就是要针对不良学风等问题,加强与学生沟通,提出建议和意见,督促、引导学生的学习,以达到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的目的。督管就是对学校的教学管理进行督促、评价、引导、导向,包括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教学工作管理规范、教学质量管理规范、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课程管理、教学信息管理等,以达到健全结构合理的教学管理机构,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建立和健全教学工作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课程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督促这些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严格教学信息管理的目的。目前督教的内容目前各高校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而督学和督管却由于认识不够和人手不足等问题普遍得不到重视。
众所周知,每个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他们对多媒体技术手段应用的要求也不一致,白板粉笔与现代教学技术并存,只要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就是优秀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改革热潮方兴未艾的今天,在学生接受能力和对知识的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尝试更应该得到支持和鼓励。在这个共识的基础上,我校督导员们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原则指导下,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勇于创新、勇于探索,把教学改革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树立新型人才培养观,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发扬个性,形成特色与风格。每年学校根据学生评教、同行评价以及督导员专家评价等三个方面评选出的十名“课堂教学效果最佳奖”和十名“课堂教学效果优秀奖”教师,就是很好的例证。督导员们还在学校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立项论证与学校教学成果的评奖等方面体现了对教师不同教学风格的鼓励,以激发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督管”,是指对育人环境的管理进行督导,对教学管理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其主要内容是,检查评议育人管理工作的质量,根据督教和督学所反馈的意见,经过汇总、分析和整理,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管理工作的建议、改革方案和措施,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促使育人管理向有序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迈进,提高管理效率。
4. 加强对教学督导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促进教学督导工作自身的完善
加强对教学督导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提高督导工作水平。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不断总结经验,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学习,努力进行教学督导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教学督导工作在保证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高校已经形成了共识,这项工作陆续开展起来了,但由于时间短,各校也都在摸索之中;教育部在这方面还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至今各高校仍然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总之,教学督导工作在高校仍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不管你是学术权威还是领导干部,都必须从新学起,逐步适应。督导理论和方法的形成和完善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摸索过程,由不尽合理的状况发展到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齐备。今后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学督导工作的效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以丰富教学督导的理论,完善督导的方法,提高督导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对督导工作的需要。督导员不仅要督导教师的教学工作,而要对自己的督导工作进行督导,对督导工作进行评价,即对教学督导工作过程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最终的督导质量效益进行科学的评价。对督导工作的评价,既有助于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将教学督导工作置身于监督之下,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也有利于督导员能及时总结经验、扬长补短,探索教学督导工作的客观规律,促进教学督导工作的自身完善。
高校督导员的督导工作往往随专业、学科的变化而有所调整,新的专业和学科的设置就要求督导员对新专业新学科有所了解,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新的督导理念。因此督导员要研究新情况、新任务,进一步拓宽督导工作领域,做好服务工作,逐步增大督导工作的科技含量。比如“双语教学”和“全英语教学”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教学模式,如何界定双语教学与全英语教学?双语教学和全英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如何培养既懂英语业务能力又强的教师?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必须督导组牵头进行研讨,以达成共识,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此外,现在很多高校网络教学模式,到底应该怎么督导?这就要求督导员们加强督导组的内部交流工作,不定期开展督导组工作会议,对有关专题进行研讨;而且必须和相关教师一道探讨相关教学工作的督导方法。鼓励教师们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社会的发展推动着教学方法的改革,新的教学方法到底是否科学,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检验,督导员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并和同行和教师们一起探讨新方法的可行性。
总之,如何提高教学督导员的素质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际的课题,必须对此加以深入的研究。对高校教学督导员素质建设进行系统的理论探讨,首先在理论上和思想认识上达成一个初步的共识,从而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同时,也必须正视目前高校教学督导员素质的现状,从多方面着手,一方面要用良好的教育教学体制去规范督导员的素质,提高督导水平,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改善督导员个体所处的环境,发挥督导员自身的潜能和主体的积极性,如此才能真正提高督导员素质,从而为实现教学督导的目的奠定基础。
时间: